内容简介
· · · · ·
玛丽是位事业有成的记者, 56岁时被发现大脑内长了6个恶性肿瘤,已无法挽救。面对家人和社会的阻拦,玛丽毅然作出充满争议的决定:去比利时完成“合法安乐死”,并且决定记录下了自己生命里最后6个月的每一步,直至在医师的帮助下死去。本书让我们可以潜入癌症病人痛苦的深处,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玛丽的勇气,见证她安乐死前的复杂心路历程。本书甫一出版即引发轩然大波!深深地震撼了读者。
如果死亡于我们是生命尊严的表达和延续,那么,死亡面前的我们一定会淡定、从容和优雅,我们也会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每一个事件和每一个人。
——复旦大学 生命伦理学 朱伟副教授
死,是无可回避的终点,然而在死亡的过程中,身体过程与心智过程并非同频同步。在现代社会中,当死亡被彻底剥除了集体或公共性的情境与意义,它所带来的恐惧与痛苦就完全由个体承担,并在感性体验与理性省察中益显鲜明与深重;而医学的进展尤其是医技的发达,则使得这份恐惧与痛苦转化成更为多样而漫长的身体与心智体验。因此,死亡不再是一个猝不及防的事件,而是一项需要治理的长期的个人事务:我们需要认知我们自己独一无二的死亡内涵、寻求有尊严的死亡姿态,建构不那么无聊乏味的死亡意义……这本书告诉我们,怎样为死亡而活着。
——华师大 文化人类学 陈赟博士
作者玛丽•德卢拜在得知自己身患绝症之后,选择有尊严地死去。她从安乐死未被合法化的祖国法国去到了比利时,选择了由比利时医生实施安乐死。作者有一段话让我永不能忘:“我们会再见的,我坚信。这才是我的希望,而不是那些不得不做的治疗。只有希望能化解我的恐惧。面对虚无的恐惧,面对身体深陷寒夜的恐惧。我们所有人都会再见的。我知道。”这是她敢于去死的那份信仰。
——作家 张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