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论三题

作者: 邓晓芒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
出版时间: 2008
页数: 330
内容简介  · · · · ·
“人生”、“人格”和“人性”,这是我关于“人”的思考的三个主题,也是我自己在“成人”的旅途中三个重要的驿站。 首先是“人生”。 什么是人生?通常认为,人自从一生下地,便开始了他的人生。一般意义上当然也可以这样说。但在我所体会的意义上,真正的人生是从一个人脱离家庭的庇护而走上社会的时候才开始的。当人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人”,而不只是家庭的一分子,当人意识到他的处境同其他“人”没有任何两样,他必须靠自己的双手和头脑为自己争得在社会上立足成人的资格,这时候,他的“人生”就开始了。而在此之前,他的家庭生活、学生生活都只不过是在为他踏入人生作准备而已。 目录 第一部分人生的功课 1.一个时代的哲学备忘录 ——读冯契先生《智慧说三篇·导论》 2.“成人”的哲学 ——邓晓芒教授访谈 3.生命的尴尬和动力 4.让思想贯穿人生与现实 5.活,还是不活 ——评余华的《活着》 6.我的优雅生活 7.在哲学的入口处 8.知青·人生 第二部分人格的建构 9.“人格”辨义 10.再辨“人格”之义 ——答徐少锦先生 [附]“人格”有道德涵义 ——与《人格辨义》一文商榷徐少锦 11.论“五四”人格的自我批判 12.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两难处境 [附]在语境中理解概念的含义 ——回应邓晓芒先生陶东风 13.要有中国语境的现实感 14.何谓自由知识分子 ——答胡胜华先生 [附]也谈胡适的身份意识 ——致邓晓芒先生胡胜华 15.从《文化偏至论》看鲁迅早期思想的矛盾 16.作家的根在哪里 ——从《如焉》的讨论谈起 17.我的大学 第三部分人性的镜子 18.中西美学思想的嬗变与美学方法论的革命邓晓芒易中天 19.论僧肇的“有”、“无”观 20.从西方生存论看中国古代辩证法 21.胡塞尔现象学对中国学术的意义 22.关于道家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 23.西方哲学史上的实体主义与非实体主义 24.东西方四种神话的创世说比较邓晓芒肖书文 25.《康德〈论永久和平〉的法哲学基础》序 26.西方伦理精神探源
作者简介  · · · · ·
邓晓芒,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知名学者。在我国哲学、文学界享有极高的声望和影响力。长期从事德国古典哲学研究,是西学东渐一百多年以来,直接从德文全译康德“三大批判”的国内第一人;立足于西方自古以来的逻各斯精神和努斯精神对黑格尔辩证法重新解读,使国内的黑格尔研究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并对整个西方哲学和文化精神提供了一种系统的研究方法。
可用资源  · · · · ·
暂无资源
添加资源